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5)页
    哪怕有些明显草率的议案,包含着明显的漏洞,这是李善长有意留给朱元璋修正的,毕竟身为属下,要给上位的表现空间。

    这一点李善长拿捏死死的。

    可诡异的是朱元璋竟然没管这些漏洞,仿佛没看出来似的。

    一切都按照李善长的意思办,连改都没改。

    老李心慌了,他倒不是担心这些小漏洞,毕竟以李善长的手段,在执行的时候,完全可以轻易消除。

    问题是他弄不清楚,朱元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莫非说眼前这个上位是假的?弄个傀儡在这里糊弄事?

    不然根本没法解释清楚,以往事必躬亲的朱元璋,怎么会舍得放权给自己?

    老李是越来越糊涂。

    而且由于朱元璋的配合,他准备一大堆的公文,足足可以讨论一天,甚至讨论到半夜三更的内容,只用了不到一个上午,就全部解决了。

    在李善长的手里,只剩下最后一份东西,这就是官吏的俸禄问题。

    说来有趣,老朱起兵也有好几年了,但是官员的俸禄竟然还没有确定。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文官不多,彼时金银用处太大,不能随便发了,宝钞还没有开始印刷……文官就仿效将士,一起领禄米,而且还是在同一套体系里,准确说此时的朱家军没有俸禄的概念,只有军饷,文官也是一样。

    好在这时候粮食是硬通货,偶尔张希孟还会撺掇朱元璋,给点赏赐,逢年过节,加个三石两石的。

    总体上官员还能过得下去。

    等渡江之后,官员队伍越来越膨胀,尤其是举办科举之后,使得地方官吏人数太多。如果还像之前那么发禄米,就要从军屯里面出。

    武将们早就承受不住,迫切需要改革。

    顺带着老朱登基,正式建立文武属官,李善长就弄出了一套单独的俸禄体系,附在六部官员,职责划分,冠带衣帽等等一大堆事情的后面。

    相比起前面那些,俸禄自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李善长琢磨着朱元璋在讨论一天之后,大致听了听,就会答应,所以没怎么在意。

    可是今天的情况变了,最不起眼的俸禄问题,反而成了压轴大戏,老李只觉得压力
第(2/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邪帝传人在都市午夜鬼谈诡秘复苏,我有一座炼狱塔【快穿】又多活了一天无极月全球冰封:我打造了末日避难所萌宝驾到:爹地投降吧机器人学家失忆后[星际]此情惟你独钟欢乐颂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