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大抵事物的发展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从简单到复杂, 再从繁复回复到简单, 所谓的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地步,看起来似乎是画了一个圆,其实却走出了一条从实到虚,又从虚映实的路,艺术就在其中体现。

    纪墨以前并不是一个手工艺者,也非艺术生,对这方面的体会很少,也是穿越之后才认真开始接触, 但受了古代人, 或者说某种古老固定的思想影响,他没有全然把技艺当做谋生手段,却也认为这的确是谋生的好方法。

    再加上本来就有点儿手残,学习的过程必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极为愉快的,又有系统任务摆在前面, 应试教育的惯性, 让他一贯是先以任务为先, 学到雕刻的时候才算懵懵懂懂明白了一些形而上只能意会的艺术概念, 但艺术的培养显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看纪墨那时候选择以朗阁王印来应试就知道了, 他还是想要借助一些传国玉玺之类的历史高光,来增加雕刻品艺术性之外的价值,最大限度通过考试。

    这种小机灵也不是从雕刻那时候就有的,之前铸剑的时候也是这般,为什么一定要是天子剑,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天子的陵墓一般不好挖,可能会更容易保存到后世。

    保存的时间更长。

    这种朴素的思想,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考核的时候他就陪着纸人在地下待了一段时间的原因,虽然那段时间快进了,对他没有任何的心理阴影,却也启发了他的思维,在古代,想要把东西流传下来,陵墓无疑是最安全、可能性最大的了。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方针之下,他也倾向于制造一些能够跟权势沾边儿,最好是跟陪着顶级权势拥有者殉葬的物件。

    天子剑,王印,如今,这古琴该怎样呢?

    现在的皇帝会弹琴吗?喜欢弹琴吗?还是说应该献给王爷?借王爷的陵墓保存?如今的王爷也不年轻了,四十多才熬死了老父亲,自己也是祖父辈的人物了,所以… …

    辛苦制得的琴作为陪葬品竟然才是最好的选择?

    纪墨想到这里有点儿遗憾,作为一个制琴匠,自然希望所制的琴千古留名,但这个留名的基础并不是真的在后世被发掘出来留了一个名字,而是它的使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嫡女归来,王妃她杀疯了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我悟性逆天,开局上交可控核聚变修真高手在现代军阀:开局军二代,打造最强帝国1950八岁布局全球大秦之天下第一智将屠灵深渊你是明珠,莫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