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老大!上自动化吧!”
    “对!利用编程设定无人机飞行轨迹!”
    “不行!无人操控的话,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进行调控!”
    “但是由人控制的话,出现误差的几率实在是太高!”
    “那就进行严格的训练!”
    “”
    研讨会上,技术骨干们各持己见,唇枪舌剑地互喷着。
    搞技术的文化人争论也就是互喷就到此为止了,不像某些场合还会战术扔鞋。
    杨鸿儒听取了各方意见,大家主要分歧就是在无人机操控的时候,采用人工还是自动化。
    两者各有利弊,自动化操控更加便捷,能够降低人工操控带来的技术失误的几率。而人工操控则更加有底--因为程序会出bug但是人不会出bug。还有十个月训练时间,他们觉得无人机连会训练到万无一失的地步!
    双方的意见都很值得肯定,也都有操作价值。实际上,不管是人工还是自动化,走到极致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都能保证检阅的顺利进行。
    最后,杨鸿儒确定了双保险的方案--巡航飞行和变阵的时候都采用自动化方式飞行,但是,一旦有哪个无人机出bug了,人工组立刻进行干预保证飞行的正常。
    反正在外人的眼中,从他们面前飞过的也就是一群小玩具,谁会在乎这玩意是自动飞过的还是人控制飞过的?
    就像受检阅的东风快递,谁会去看丫爆炸场面?检阅的时候,外行最多也就看到一辆卡车拉着一根烟囱开过去了--仅此而已!
    方案确定了,无人机连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编程和训练。这是今年最重要的任务,其他东西都可以停一停,任何任务的优先级都在阅兵任务之下。
    作为方队长,杨鸿儒的压力也很大。他站在队伍的最前列,接受检阅。他们的检阅方队由九辆装甲车、十二辆卡车组成。
    九辆装甲车打头地三辆是电子信息侦察作战平台--也就是传说中的电子侦察指挥车。三辆装甲车按照“一二”的剑形阵型向前开动。杨鸿儒就站在最前头的那辆战车上边--装甲车都是有个观察员的位置的,他可以露出半个身子向主席台敬礼。
    后边两辆作战平台上边的观察员位置是有机枪的,后边俩人要握着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过继二重生了谁还有遗憾啊鲁路修:缔造新纪元华娱90年代,我的时代东京:我不可能攻略问题美少女从被温格改造踢边后卫开始得分第一封神之土行大圣神级万能职业系统身怀月计系统的我在约战中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