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通过两年的发展,杨鸿儒已经彻底扛起了印泥华人的大旗。他控制的地区华人面孔比本土人还要多,而且这里的官话已经变成了华夏语。
    虽然这里大多数人说的是闽南语系,但是南腔北调终归有些地方是相似的。反正这里最高大佬是杨鸿儒,他的一口北方普通话不管你适不适应都得学会。
    所有改革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所以西北苏门答腊这一片的语音越来越向华夏靠拢。就算来这里做生意的外国商人都需要学学普通话。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挨着马六甲海峡的苏门答腊岛做外贸特别合适。虽然西北苏门答腊岛没有天然良港,但是华夏基因当中自带的基建狂魔属性是专门用来修理地球的。
    在杨鸿儒的巨资投入下,西北苏门答腊修建了一座吞吐量巨大的良港。不过受限于海流巨大,只能停靠大船--渔船游艇啥的很容易翻这一点是怎么都解决不了的。
    四十年代的马六甲海峡上边还是有一种传统职业--海盗存在的。实际上,马六甲海峡到了二十一世纪也不怎么太平。不过为了保证自己的商船的安全,杨鸿儒又组建了自己的“海上民兵团”。
    没错!杨鸿儒手下的武装力量都是民兵成分!虽然名义上民兵,但是战斗力别的不说,吊打印泥正规军绰绰有余。
    实际上,杨鸿儒现有的力量已经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规模,这还只是陆上民兵的规模,至于海上民兵前两天造船厂刚有一艘驱逐舰下水!
    要不是因为生产战列舰没有必要,现在船厂里边建设的就是战列舰了。不过那玩意太显眼了!除了世界上少数几个强国之外,没几家能有这种大杀器。虽然航母终结了大舰巨炮的时代,但是战列舰永远是海上的碉堡。
    不仅是军事上的快步发展,杨鸿儒占领区的民生也在逐步改善。杨鸿儒刚到的时候,这里的自然环境特别荒。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围绕着工厂和矿场建设的。
    但是随着人数的增加、聚落的形成以及华人的不断抱团靠拢。杨鸿儒的占领区已经下辖了三个新兴城镇,同时他治下的总人口也突破了七百万这七百万人都是围绕着杨鸿儒才有饭吃的。
    秉承着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杨鸿儒一直一个商人的身份出席社会各界的活动。明面上他就是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掌权人他终于得偿所愿了末世:我继承百亿物资!原神:这个执行官有点不务正业相亲乌龙,闪婚对象竟是豪门总裁跨界商贸灵异俱乐部狐妖:缘定三生上门女婿易二三命硬的我,被漂亮女鬼包围了!官场有情人之风雨大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