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东西,早在嘉靖年间便已发明,配备在子母铳上,此时欧洲的燧发枪所使用的刺刀还是塞入式,使用时塞入枪管,燧发枪便无法使用,而明代的铳剑更类似于后世的刺刀,拆装于枪头之上,燧发枪依旧可以射击。
    但明代的铳剑和后世的刺刀一样,对强度和精度要求很高,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优秀的铁匠工匠可以手搓出来,但很难低价高速的量产,一旦战争达到一定规模,生产刺刀的速度便跟不上刺刀损耗的速度。
    大刀、长矛这些传统的冷兵器,尺寸差几毫米一点都不耽误用,刺刀的尺寸要是差几毫米那可就要了命了,到后世抗日战争时期,刺刀制造依旧是个大难题,如今的大熙自然也没法一步登天,不仅刺刀产量不高,还存在寿命短、报废率高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装备了大量燧发枪的中军精锐之中,依旧保留着不少冷兵器步兵的原因之一。
    但浑河之畔的大熙军战士,是精锐之中再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优先装备、优先供给,说是引领全军改革的试验性部队都不为过,他们不用担心武器的损耗,只需要在战场上验证新式武器和战术的可行性。
    实际上,光靠火铳手的刺刀并不能阻碍清军甲骑的集群冲锋,清军的甲骑面对寒光闪闪的刺刀依旧毫不犹豫的纵马冲来,一瞬间便冲垮了大熙军前沿的阵列,身长较短的燧发枪和刺刀即便集结成阵也无法像长达六米有余的长枪那般遏制甲骑的突破。
    但清军的冲锋也仅限于此了,以往火绳枪手面对敌军骑兵的突破,只能使用配备的腰刀或戚家长刀砍马腿以阻滞敌军骑兵,对火铳手近身作战的技战术水平要求很高,但如今装备了刺刀的燧发枪手只需要挥着燧发枪乱捅便行。
    技战术水平要求越低,就会有更多的战士能在阵列被突破之后迅速反应过来自行作战,敌军骑兵突破阵列之后造成的伤亡便会越来越大,陷入混战的风险也极高,而只要骑兵陷入混战之中失去了马速,便再也没有余力进行第二次突破。
    如今清军甲骑面对的便是这个局面,突破了大熙军一线的阵列后,前锋的骑兵便再也没有继续突破的能力,他们想要向两翼分开、给后队的骑兵让开道路,但他们很快就被一线阵列中各自为战的大熙军战士缠住。
    后队的骑兵见前队陷入混战拥堵在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救命!谁家白月光每天在线求死啊碧蓝:与舰娘的万界征途神武太医俏女帝过继二天才医道辉煌都市赶海:开局一把沙铲承包整个沙滩谁让你无情极品邪少公主的掌中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