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九月中,开海禁的旨意议定,昭告于天下。
    海禁的规定本是太祖高皇帝之命,但却非祖训,而是因时而制定的政策。当初倭寇横行,海民和倭寇混杂不清,寇匪勾结海外之敌滋扰沿海各地的事情时有发生。
    大明朝廷无余力清缴倭寇,便索性一刀切,寸板不许下海。谁要是违背此命,便做倭寇海匪论处。这么一来,海患虽然平息了许多,但是对于海边讨生活的百姓们,不啻为一种极为苛刻之策。
    事实上,这海禁之策,在永乐皇帝朱棣手中已经打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大明的海船抵达海外各处,留下了多少传奇,播撒了大明的威名。
    只可惜,三宝太监下西洋是为了炫耀大明的国威,却非开疆拓土,多少浪费了财力物力,没有得到什么实惠。
    当然,有传言说,永乐皇帝本就不是奔着开疆拓土去的,而是为了去找他的侄儿建文帝的踪迹的。传闻说,永乐帝夺侄儿建文帝之位,心中常担心别人说他得位不正。加上建文帝下落不明,所以担心他重新举旗,再来争夺皇位。便于找到建文帝,除却隐患。
    所以听到情报说,建文帝避难出海,在南洋或者番国躲藏,所以才派三宝太监数次下西洋,便是为了找到建文帝。
    当然这些都是传闻,也无从考证。当事者均已作古,此事已成谜团。不过,在张延龄看来,郑和下西洋固然意义重大,但是坐拥如此强大的海上力量,却没有得到实惠,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大明航海技术和海上力量比之欧洲那些弹丸之国不知强大多少,却白白浪费了这番实力。如今居然被别人占了先。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从此以后,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领土扩张,数百年的大殖民时代便也和大明无缘。最后被一个岛上小国称霸全球。乃至于在后世,中华蒙难百年,耻辱备至,受尽欺凌。
    这一切其实都是有脉络可循的,整体的衰落从根子上往上刨,错过大航海时代的殖民行动,闭关自守,坚持海禁,绝对是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的。
    其实,海禁之策,早就有人觉得不妥。弘治年间便有人提出解禁之议论。只是朱佑樘是个固守成规之人,以太祖之命为借口,驳回了提议。
    现如今,朱厚照是皇帝。有什么样的皇帝便有什么样的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神级万能职业系统黑暗时代:黎明前的征途快穿之法则天定重生之倒转乾坤逆鳞重归星穹铁道:帝骑的银河之旅遗世医皇霜花緣2重生异世界之去尼玛的奴隶中医李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