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第223章221【众志】
    在明末,上犹县和宁都县,是土客矛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
    陈茂生亲自坐镇上犹县,又派刘寰去坐镇宁都县。
    上犹江并不长,上犹县位于其中游。又加之半年干旱,水位枯浅,因此连日暴雨之后,虽然也淹没许多江边农田,但总体而言没有酿成太大洪灾。
    陈茂生一边让赣州知府发布救灾动员令,一边带人在上犹县救灾,他认为这是个缓解土客矛盾的良机。
    “掌司,垮山了,小半个石溪村都被埋了!”
    “快随我去!”
    垮山,就是山体滑坡。
    陈茂生带人连夜出发,至第二天上午抵达。这里在鸡笼村更上游,居住的全是客家人,由于大量砍伐树木,开垦山坡做耕地,植被破坏程度非常严重。
    前日里来一场山洪,随即就是山体滑坡,一整片山壁垮下来,直接把半个村给埋了。
    这种情况,在明末清初很常见。直到乾隆年间,当地百姓才彻底改变观念,将种粮食的山地大量改种经济类树木。在此之前,不论是明代官府,还是清代官府,怎么劝说都不听,非得灾害频发吃了亏才改正。
    目光所及之处,陈茂生只见一片哀嚎,无数客家百姓,正在刨开土堆石块,想要挖出自己的邻居和亲人。
    一个本地官员说道:“掌司,这里必须疏通,否则再下暴雨,可能会形成堰塞塘。一旦堰塞塘积水溃堤,整个下游全都得遭水淹!”
    陈茂生立即回去,把前段时间争水的百姓叫来,让他们去看上游的情况。
    随即又下令,把上游和下游,附近所有土客农民都组织起来。
    强行组建的农会组织,这时发挥出巨大作用。农会组织村民,几个村长负责调集物资,四千多人迅速开始干活,完全抛下以前的矛盾和仇怨。
    把道理讲明白之后,谁也不敢懈怠,因为关乎所有人的身家性命。
    当然,如果没有官方牵头,估计隔壁村落只会袖手旁观。必须有人站出来,而且被双方势力信服,才能将他们糅合在一起。
    天空又下起小雨,而且雨势逐渐变大。
    “掌司,伞来了。”一个吏员给陈茂生撑伞。
    陈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被家暴致死后,我重生复仇杀疯了网游:我的血条左右横跳董事长和秘书的邂逅少年歌行之李寒衣是我媳妇带着系统穿九零,开局先挖自己坟惊悚:我是地域判官武神主宰鼎逆山海阴神我最大洪荒:先天锦鲤,幸运值满过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