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第280章278【煎熬】
    卢象升很累,身心疲惫。
    不管是原有历史,还是这一个时空,今年都有是否议和的大争论。
    但战和之争,在清军抵达北京时,就实质上已经结束。
    兵临城下,还议和个鬼啊?
    满朝君臣再怎么智障,也不会幻想满清打到北京还能议和。
    历史上,卢象升、杨嗣昌、高起潜的矛盾核心,并非《明史》所写的主战与主和,而是战略方针完全不同!
    卢象升属于“主战派”,主动作战,伺机歼敌。
    高起潜属于“避战派”,囤积重兵,消极防守。
    杨嗣昌属于“稳战派”,分兵守城,切忌浪战。
    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指望满清抢完就走。唯一的区别,是高起潜完全不敢打,杨嗣昌在十足把握之下愿意打。
    为了阻止卢象升冒进浪战,杨嗣昌甚至故意拖延粮草供给。
    “督师,粮草快不够了!”
    “再派人回去请粮。”
    卢象升不但在跟满清作战,还在跟身边的文官武将作战。
    即便杨嗣昌调离北京,情况依旧无法改变。
    因为高起潜不愿打野战,卢象升麾下将领也不愿打野战。于是,前者克扣粮草,后者阳奉阴违,以此来逼迫卢象升不要乱跑。
    像王朴这种将领,统兵八千,关键时刻很可能不战而退。
    对于边镇武将来说,即便整个北直隶被抢光了,只要不被满清打下北京即可。百姓被烧杀抢掠,这事儿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部队。
    保住了部队,就算大败而归,皇帝都不敢从重处罚。
    失去了部队,就算大获全胜,也有可能莫名其妙丢官下狱。
    既如此,为何要主动寻求野战?
    远隔两三百里跟着,等满清抢完离开,他们再“收复”失地不好吗?
    卢象升正在巡视军营,突然有一处闹腾起来。他连忙骑马过去,半路碰到报信的,立即问道:“出了何事?”
    “督师,李重镇部闹饷,说已经两个月没发饷了。最近还在减餐,都抱怨吃不饱。”报信者说。
    卢象升无奈叹息,骑马过去安抚闹饷士卒。
    他手持尚方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情深刻骨,前妻太抢手豪门盛宠白龙之凛冬领主楞严解冤释结道场仪地藏慈悲救苦荐福利生道场仪修罗丹帝穿越,我在仙门看大门!三世独尊降临历史的仙侠客栈谁想成神?不都是你们逼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