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第337章335【扬州不再有十日】
    明代的南京城非常大,外城墙把整个紫金山都框进去。观音门、麒麟门、上坊门……这些都是外城的城门,在后世只留下一个地名。
    如果以外城墙而论,南京城内有大片农田和山地。
    那么,该不该保留这些城内耕地,该不该把耕地分给附近的农民。或者说,这些被外城囊括进来的百姓,究竟算城市居民还是农民?
    在各地抗洪救灾期间,南京的上元知县和江宁知县,带着诸多疑惑前来找到赵瀚。
    赵瀚召集都督府官员反复商讨,决定先按农民来算,该分田的依旧分田——事实上已经分出去了。
    等到城市人口继续扩增,必然要逐渐侵占土地。到时候,再把土地上的人口,迁徙到北方去分田便是,愿意留下来的直接转为市民。
    “城内还有一些游民,缺乏稳定的营生,”赵瀚吩咐说,“贴告示招募一千人做工,愿者自来,付给工钱,先把南京皇城的废墟清理出来。等洪水退去,再招募工匠和杂工,慢慢修复南京皇城。”
    两位知县,自领命离开。
    庞春来问道:“都督打算定都南京?”
    “确有此意,让北京先缓缓吧。”赵瀚叹息道。
    北京人口,也是有上百万。
    在明代中期,周边植被早就被砍光了。弘治、正德朝之时,居民的生活用柴,全都得依靠西山煤炭,皇帝整天被挖祖坟(皇陵龙脉),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那边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每年要刮好几次沙尘暴。
    漕运更不用说了,浪费人力物力。
    别扯什么漕粮走海路,朱元璋最初也用海船运兵粮,朱棣也用海船从朝鲜运马。遭遇几次海难,整个船队倾覆,之后再也不提这种事情。
    赵瀚自己或许能坚持海运,但谁知子孙后代是什么玩意儿?被利益相关的大臣一忽悠,估计又要走大运河。
    朱棣定都北京,是为了对付蒙古。
    随着枪炮不断发展,今后可能还会建铁路,蒙古草原已经不构成太大威胁。那还去北京吃沙尘暴干嘛?
    留两百年时间,给北京周边恢复生态,让那里的百姓日子过好些。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北京经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全息游戏:在游戏里当小地主将军之盟清冷师尊失忆了成了个爱哭包顶级律师被吐一身不恼反笑慢点吐最后一个武林震惊!白月光和校花学姐喜欢的都是我?月缺光不改左道序列从驯兽师开始北境狂龙综影视:卷王带系统上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