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农业社会。
    而在农业社会,有一条铁则,那便是农时不能耽误。
    作为农业社会,农时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耽误了农时便意味着,一年里面,都可能没有粮食产出。
    在古代社会,粮食便是绝对的硬通货。
    战国时期,尽管各个国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货币体系,但是以物易物这种现象,依然还在频繁发生着。
    而众多交易物品当中,粮食可以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存在。
    而对于农民来说,粮食也的他们为数不多可以和其他人交换其他物品的东西。
    对于古代社会来说,你可以缺钱,但是不能缺粮。
    而现在的情况是,赵国把大量军队投放在长平战场,为维持军队西作战,又把大量民夫牵扯进了战争当中。
    赵国此时,或许暂时还不缺粮食。
    可如果,不尽快结束战事,那么,问题就大了。
    因为大量人力被牵扯在长平战场,赵国接下来的农时势必受到巨大影响。
    为什么秦国和赵国都选择在七月份增兵换将呢?
    这其实和当时的农业生产有关系。
    战国时期的主粮是小米和大豆。
    而在北方,小米一般是六月份播种,在九月份到十月初这段时间收获。
    而大豆在北方的播种时间一般是五月份,而收获时间,同样是九月和十月份。
    如果这样一看,再结合长平之战的情况,那么,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秦,赵双方选择七月增兵,并在不久后展开决战,是因为农时的缘故。
    长平之战是四月份开始的,此时,秦,赵双方虽然已经开战,但是,投入的兵力并不是特别多。
    可以说,先期的长平之战,秦,赵双方都没有倾尽全力,这是因为,四月份是春天,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需要进行春耕。
    在这种时候,就算要开战,也会尽可能减少影响,所以,秦国和赵国都没有选择倾尽全力开战。
    而是,只投入部分兵力。
    这样,虽然会有影响,但是,战国时期的战争动员能力,使的秦,赵两国是有能力维持这种状态的。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仍念此乎医路青云综影视:六界三千男神等我救汉末三国,开局我强占青州终焉的艾斯霍尔国运:扮演哪吒,队友灰太狼崩了小兵张易PK狂刷三个亿,这榜一壕无人性四合院:入梦众禽续善命斩恶魂,我在都市学洗魂!